查看原文
其他

电击治疗网瘾噩梦,八年了还在继续…

2016-08-25 凤凰卫视

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电击治疗网瘾,曾在2009年被卫生部门叫停,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也一度从公众视野淡出。然而网戒中心在十周年官方主页上曾公布一组统计数据,在2009年后,网戒中心的的收治人数经历了两年下滑,却在2012年后节节攀升,2015年达到接近900人的新高。对外公布的“治愈率”,一直稳定在六成以上。



杨永信是谁?



杨永信。

成立于2006年1月的“网戒中心”,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即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下设的“特色科室”。中心主任为杨永信,他同时兼任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外景。


任何问题少年少女只要被送过来,40分钟后,就会变成孝子孝女,对父母百依百顺。


有关网戒中心有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展现了杨永信近乎神迹的戒网瘾效果:


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年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的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治疗”




“网戒中心”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的还是“电击治疗”。网戒中心采用DX-IIA抽搐型治疗仪,而这种治疗仪普遍用于狂躁型精神病患者在生产的时候就没有得到许可,并且早在16年前就已经停产了。杨永信将电极通电,刺激少年们的太阳穴。据称,这个电量不可能超过5毫安,但是柴静所采访的孩子中说最高到过40毫安。



杨永信这样描述治疗过程:“一边电他一边问他为什么要来这啊,还敢不敢啦,如果他回答错了就继续电,一直到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止。”


在柴静的采访视频中,几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在被问到被电击太阳穴时是什么情形时这样说道。

“就是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

“别的孩子一起按住我。”

“那种感觉说不上来,真的经历过了才知道。”

“如果真要说的话,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而电击并不是全部。


除了电击,他那里还有一整套手段让孩子臣服,包括捆绑,监禁,限制自由,个人崇拜,重复洗脑,消解信任感等。



▲“网戒中心”里的守则


“网戒中心”有多达86条的规定,其中既有具体的如“和家长说想回家”、“吃巧克力”,也有抽象的“挑战杨叔权威”、“执行力不足”等内容。

 

违反这些规定的后果就是被“画圈”,当圈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被送进“13号治疗室”——一间专门用来“电击治疗”的房间。




叫停未停




医生说这种仪器明令禁止使用于18岁以下少年


这里曾一度被无数家长视为“戒网圣地”,杨永信是家长们眼中的“救世主”。7年前的2009年,媒体曝光“网戒中心”背后的暴利和电击治疗等问题。当年7月,卫生部致函山东省卫生厅,叫停“电击治疗”方法。


“网戒中心”和它的掌门人杨永信一度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但在2011年,据媒体报道,杨永信入选了山东省“十一五”卫生系统功勋人物总评榜。 也是在同一年,他编著的《用“心”戒网瘾》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有媒体发布《杨永信:永远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专访。


杨永信在专访中说,一些媒体或个人“总是用外行人的视角来评价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并指责此前的一些报道“把治病救人的医学手段渲染成令人恐怖的摧残或酷刑,使得戒治网瘾的探索一度受到阻碍,甚至差点夭折”。


对于一些2007年、2008年进过临沂网戒中心的人来说,有些人的确成了成功的“精品”。有人在欧洲读博士,有人考上公务员,有人进了苹果公司,有人进了央企,也有人成了军官,还有人耽误了多年的时光后,仍在大学里念书。当然更多的人销声匿迹,失去了联系。


尽管当时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但很多当时的盟友还是在“杨永信”吧里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组成各种小群体。


在贴吧里,一名2008年的盟友晒出自己穿着佩有上尉军衔的军装的照片,留下一句:“我现在过得很好,杨永信我既不感谢你,也不记恨你。”


硕士毕业的刘思恩在“如何评价杨永信”的帖子里留下一句:“我不怪杨永信,也不怪我的父母,怪的是以前不懂事的自己。”有人跟帖评论他“脑子被电糊了”。


刘思恩说,当时央视拍《网瘾之戒》的时候他就在“四院”现场,他怕说错话,有意避开了所有镜头和采访。他认为《网瘾之戒》真实地反映了里面的生态。他说,也正是那段经历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刘思恩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些至今对‘四院’恨之入骨的人基本没啥大出息,而出来后真正认真读书的人,对那个地方不会抱有太大的负面情绪。”


有位女盟友读大学时选择了法律专业,想以宪法的名义,控告网戒中心侵犯人权,可最后自觉势单力薄而放弃。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网戒中心里,大多数人都被诊断为心理疾病或网瘾,但实际上不少人只是青春期的短暂迷茫,之后他们还能回到正轨,可那些因此堕落无法回头的盟友又该怎么办呢?”



网瘾是病吗?


对于亲历者们来说,他们在“网戒中心”的经历远比所谓“网瘾”本身来得可怕。在他们的描述中,那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生活。

 

据新京报报道,曾在7年前接受“网戒中心”治疗的鲁平,现在英国留学。他依然记得那种由于疼痛所带来的恐惧感,“出院”之后,他变得“很没有安全感”。“特别多疑,尤其是刚回来那段时间,我谁都不信,家里面来客人,我会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刀就放在我枕头下。”


柴静曾采访网戒中心的大人和小孩。她问了父母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想知道在座的家庭当中,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在以往有过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言语当中刺伤孩子的,这样的行为经常有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作为父母不懂得该怎么去跟孩子沟通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在曾经的观念中,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上述所有的问题当中,你们认为家庭里面有问题跟孩子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关系的,请举一下手。

无一例外,在场的家长对于这些问题几乎都举起了手。



柴静也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

问题:我想知道,在你们以往的想法当中,认为父母不爱你们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认为自己的家庭关系当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认为父母只顾着自己的事情,而不管自己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认为自己曾经因为跟父母的关系而受到伤害,并且比较严重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曾经在家庭当中遇到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问题:认为自己在家庭当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也几乎都举起了手。



有供有求才能成一个市场。这些家长,他们只能看到孩子和他们“不亲”,而且将不亲的原因归结到“网瘾”上,单纯的觉得孩子走上了“歪路”,把一切责任推给孩子,却没有反思是否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电击疗法又称电休克疗法或电痉挛疗法,简称ECT。是经由电击脑部的方式来诱发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一般被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等病症。当所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无效时,医生就会使用电击疗法。


网瘾至今在医学界没有权威的说法,《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明确未将其列入精神疾病。


电击疗法本是用于治疗严重的精神疾病,杨永信却拿它来治疗网瘾。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现实版的《发条橙》和《1984》。


凤凰评论家 熊志:网戒中心上演的一切,像极了小说《1984》,监视与告密,规训与惩罚,管教与服从,都被杨永信驾轻就熟地拿捏着。威权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而是伪装。一个学员在这种残酷的环境里生存,只会变得更加精致,把自己的欲望和锋芒隐藏起来,学会服从,向权威低头,对身边的人不信任,也失去了质疑的勇气。这就是所谓的“疯癫与文明”。

青少年的叛逆这东西,往好了引导就是自由与质疑精神,但杨永信恰恰把它引向了邪恶的一面。



来源:凤凰评论家、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及网络

编辑:豆子

鳳凰相关阅读 

· 《三体》《北京折叠》获奖,全靠他!

· 死磕!六旬老太为素不相识死囚翻案

· 奥运会告别式!

· 再忙也要看的18个社会定律

· 叛逃韩国的朝鲜"红二代"

· 女排是另一种“网红”——球网前的红色图腾

· 解码中共“后备干部”

· 招聘:快来加入凤凰的新闻编辑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